院处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院处动态 -> 正文

师范学院学子以支教实践涵养“大先生”精神

发布日期:2025-09-10 作者: 覃儒卿、李杨欣   来源:师范学院 浏览次数:

“再读叶芝‘教育是点燃一把火’,支教时心头那簇火苗,至今仍在跳动。”9月8日,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,师范学院学生高尔生手持支教日记,在主题分享会上深情开讲。

活动现场,师范学院知行志愿服务队将暑期“三下乡” 支教故事搬上舞台,以微剧场形式呈现。一段纪实短片搭配情景再现,没有炫目的特效,也没有华丽的布景,教育家精神在情节中自然流露。舞台上,半张卷边的小红花贴纸、一叠写满字迹的毛边纸、一本泛黄发皱的备课簿 —— 三件朴素的 “支教旧物”,瞬间将全场观众的思绪拉回那个满是汗水与欢笑的暑期支教时光。

“最后一天,两个五年级女孩追着塞给我这个。”队员望梅淑云举起孩子手折的扭扭棒小花,眼眶微红。“那一刻,我突然懂了张桂梅‘燃灯’的意义。哪怕灯芯再短,只要先被点亮,就能照亮孩子。”她的话音刚落,热烈的掌声漫过整个会场。

随后,队员陈秋璋捧着用纸箱改造的“树洞”倾听盒,分享了一段特殊记忆。一个男孩前三天拒绝所有互动,直到把纸条塞进“树洞”,大家才读到他的心声:“我讨厌妈妈上班,我想她陪我玩。” 陈秋璋俯身模仿当时安慰孩子的动作,轻声说道:“教育就是用真心贴近真心,用陪伴温暖成长,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被理解、被牵挂。” 安静的会场里,这句话清晰传递着力量。

“教育家金句不是文字,是藏在支教细节里的答案。”服务队指导老师表示,这场分享会既是暑期志愿活动的总结,更是师范生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生动课堂。分享会尾声,队员们将写有教育家金句的便签纸一张张贴向黑板,拼成一个饱满的“师”字,每张便签都承载着向“大先生”看齐的初心。

据悉,学院后续将推出更多实践活动,助力师范生在教学功夫、信息本领与育人智慧的成长中涵养教育家精神,为成长为“大先生”筑牢底色。(审稿:黎斌)